先来说说我妈的基本情况:
52岁,失眠15年,常年吃安眠药,经常凌晨2、3点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。看过三甲医院睡眠科、精神科都没什么卵用。
去年10月偶然去了一家小诊所,医生介绍了这个方法,1个月的时间,我妈就彻底摆脱了吃了十几年的安眠药每天生龙活虎,焦虑症也逐渐缓解。
这个方法就是“刺激控制+睡眠限制”。
1、刺激控制,简而言之就是床只用来睡觉,其他动作包括心理层面的焦虑行为,都去其他地方做。操作方式如下:
1)只有想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躺床,如果觉得焦虑立刻离开卧室。
2)床只用来睡觉,玩手机、看书等行为一律不允许在床上发生。
3)躺在床上约15~2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时,要离开床铺,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,直到有睡意时才去躺床。
【ACT睡眠公社观点:刺激控制背后的原理是基于“条件反射性觉醒”,也就是当我们长时间在床上睡不着时,会把“清醒”和“床”之间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。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形成,我们就会一躺床就睡不着,而改变这种条件反射的方法则是清醒时离开床。老蟹早期失眠时也是采取这种方法,但这个方法也有后遗症,就是会形成晚上起夜的习惯,对白天生活会有影响。方法可以用,但要合理的使用】
2、睡眠限制,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控制清醒在床的时间逐步积累睡眠压力,减少碎片化睡眠,提高睡眠效率。操作方式如下:
1)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,比如我妈设定的是早上6:00起床。每天有规律地睡眠,不管前一天睡得好不好,都要按时起床,白天再困也坚决不能躺床。
2)如果凌晨醒了,假如躺床时间已经超过4.5h,立刻起床;假如躺床时间没有超过4.5h,睡够4.5h后仍然醒着,再起床。比如:晚上22:30入睡,如果凌晨3:00醒了,就彻底起床不再睡了,可以看书、看电视或者到处走走;如果凌晨2:00醒了,可躺到3:00,如果3:00还没睡着就正常起床
【ACT睡眠公社观点:睡眠限制背后的原理是基于“睡眠驱动力”和“睡眠稳态”。简单而言,当我们清醒的时间越长,躺床入睡的动力就会越强。所以会要求大家白天不能补觉,包括半夜不能强睡。尤其对于白天不能补觉的问题其实对很多朋友会很挑战,因为白天精神很不好,精神不好的时候就很容易暴躁。其实还有另外的处理方式,不补觉不代表不能“替代性”的休息。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《无药失眠疗法》,里面有相应介绍。包括接下来还会出《失眠的森田疗法》,里面也会讲这个问题】
执行后睡眠情况:
初期:依靠安眠药但仍然每天3点左右就醒
半个月后:完全断掉安眠药,基本每天能保证6h的充足睡眠,且自我感觉睡眠质量良好
现在几个月过去了,每天的起床时间基本能到6点相当于每天能睡够7h了,彻底解决了困扰15年的失眠问题。
据我妈的反馈,跟她一起接受治疗的小伙伴70%都解决了失眠的问题,还有30%没解决的,主要原因都是都是不按要求执行。比如:凌晨醒来且躺床已经超过4.5h了仍不起床,或者是白天偷偷躺下打盹,或者是凌晨爬起来吃半颗安眠药。。。
以上是我妈个人的经历,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参考看看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【ACT睡眠公社观点: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本身都是好方法,但实施起来十分的困难,因为太反人性反直觉了,毕竟要求你想睡的时候不准睡。同时这套方法更多是从生物视角来看待睡眠,并不太关注我们的心理状态如何,所以对于陷入的比较深的朋友,其实用起来也难以化解根本,毕竟“心病还须心药医”。但是另一方面,这套方法对老年人又相对比较友好,因为老年人通常思维已经定型,心理改变或者心态调整是很难的,反而这种比较直接的行为改进更为容易实操。本质上咱们《无药失眠疗法》融合了这两种方法,同时也结合了心理上的调节,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同事白露获取免费体验版,白露微信:bailu202403】
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,案例当事人为小红书用户,为保护其隐私隐去其网名。案例分析者:老蟹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uimian.net.cn/8264